本文主要讲解列表的常用方法
count()方法
此方法用于计算列表中某个元素的出现次数。它的基本语法格式是:
listname.count(obj)
其中,listname 代表列表名,obj 表示判断是否存在的元素。
下面代码示范了 count() 方法的用法:
a_list = [2, 30, 'a', [5, 30], 30]
# 计算列表中30的出现次数
print(a_list.count(30))
# 计算列表中[5, 30]的出现次数
print(a_list.count([5, 30]))
运行结果
2
1
index()用法
index() 方法用于定位一个元素在列表中的位置(即索引),如果该元素没有出现,就会抛出一个ValueError。
此方法的基本语法格式为:
listname.index(obj,start,end)
与 count() 方法不同,index() 方法还可以传入 start 和 end 参数来搜索列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。
如下代码示范了 index() 方法的用法:
a_list = [2, 30, 'a', 'b', 'crazyit', 30]
# 定位元素30的出现位置
print(a_list.index(30))
# 从索引2处开始、定位元素30的出现位置
print(a_list.index(30, 2))
# 从索引2处到索引4处之间定位元素30的出现位置,因为找不到该元素,会引发 ValueError 错误
print(a_list.index(30, 2, 4))
运行结果
1
5
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File "C:\Users\mengma\Desktop\1.py", line 7, in <module>
print(a_list.index(30, 2, 4)) # ValueError
ValueError: 30 is not in list
pop() 方法将删除列表中指定索引处的元素。如果未指定,它将默认删除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。这个方法的基本语法是:
listname.pop(index)
例如
a_list=[1,2,3]
#移除列表的元素 3
print(a_list.pop())
print(a_list)
#移除列表中索引为 0 的元素1
print(a_list.pop(0))
print(a_list)
运行结果
3
[1, 2]
1
[2]
请注意,可以使用 pop() 方法实现一个常见的数据结构 - 堆栈。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,它实现了先进后出(FILO)的功能,即先将元素添加到栈中,然后从栈中弹出。
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知行编程网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你可能也喜欢
- ♥ Python获取GIL锁的过程01/09
- ♥ 如何自定义python迭代器的类09/26
- ♥ python socketserver处理客户端的过程11/06
- ♥ python数据有哪些形式10/09
- ♥ python随机函数能否生成一个字符串01/13
- ♥ python中的请求是什么09/01
内容反馈